双证在职研究生学术意识
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查询网 来源:在职研究生信息查询网 上传时间:2023-06-30
在职研究生双证本科化趋向十分严重,把在职研究生双证当作本科生那样作为应用性人才来盲目地大量培养,导致在职研究生双证没有研究能力,缺乏学术意识。在导师的数量与质量、研究课题与经费都没有跟上的情况下,在培养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要保障在职研究生双证质量只能是天方夜谭。
在职研究生双证的教育质量出现了如此多的问题,学术意识淡薄,那我们是不是就要放松对在职研究生双证的质量要求?当然是不可以的。我们应该针对在职研究生双证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找出办法,提高在职研究生双证的教育质量,加强在职研究生双证的学术意识。
在职研究生双证的教育质量之所以出现下降,除了上面所提到的,我认.为主要是在职研究生双证的学术意识不强而导致的。“在职研究生双证”顾名思义就是以“研究”为主要目的的学生,一个以学术研究为己任的群体,却没有学术意识,或者说学术意识低下。在这样的状态下,又怎么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在职研究生双证?所以要加强学术意识,以提高在职研究生双证的质量。可以说在职研究生双证的学术意识是在职研究生双证培养的核心内容,是衡量在职研究生双证质量的重要指标,是能够集中的体现在职研究生双证教育质量。
在职研究生双证教育是我国教育结构中最高层次的教育,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建设人才的重任,是我国增强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力量。在职研究生双证是未来学术界研究的中坚力量,学术研究则是在职研究生双证教育的精神魅力,而良好的学术意识是提高在职研究生双证整体素质的前提与保证。
(1)在职研究生双证连年扩招,生源质量下降
我国自1978年恢复在职研究生双证招生制度以来,招生规模逐渐增加,1978年招生人数为1.07万,1993年为4.16万,1999年为9.22万.至1999年底,总共培养了近57.03万在职研究生双证,其中硕士在职研究生双证50.12万,博士在职研究生双证6.91万。
从1999年开始我国在职研究生双证招生规模进入了跨越式发展阶段,高校在职研究生双证招生规模年递增速度平均为26.99602000年全国招收在职研究生双证12万,比.x999年增长309b;2001年招收15.9万,同比增长32.996;2002年招收19.6万,同比增长23};2003年招收26.79万,同比增长35.84%;2004年招收33万,同比增长22%%u3002招生数由1999年的9.22万人发展到2004年的33万人,短短5年间我国在职研究生双证招生规模增长了约2.6倍。
生源质量应该如何来衡量,仅仅从绝对数上来看是不具有说服力的。现在有一种说法是生源质量的衡量标准应该通过录取比例来反映,这项指标能反映可供选择的范围,录取比例越低,质量就相对越高,而2000年以来我国在职研究生双证录取比例基本稳定保持在1:3以下,所以说我国在职研究生双证生源质量并没有下降。但而本科生教育在进行了几年的大规模扩招后,现在学术界已经基本达成共识,本科生的教育质量是下降的,也就是说,除去其他因素的影响,在职研究生双证的总体生源质量和学术意识已经是在下降的了。
在职研究生双证扩招对我国在职研究生双证的生源质量还是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扩招后在职研究生双证的生源良荞不齐,学术意识淡薄,损害了在职研究生双证整体形象的高深性和精英性。其实现在国家已经看到了问题,并提出了改革的方案,比如从2007年的在职研究生双证招生中教育学、历史学、医学就实行了全国统考,加大了考试的难度、深度、范围,这就提高了在职研究生双证入学的门槛,防止跨学科的人只是看了一两本书就参加考试,有利用保持教育的一贯性;同时也有学校针对在职研究生双证的生源问题提出了对策,不容许专科学历的人报考,有的专业要求有科研成果,等等,这些都是为了保证在职研究生双证有较好的学术意识而设立的。
(2)就业压力大,在职研究生双证无法安心做学问
在职研究生双证的毕业论文是检验在职研究生双证质量和其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学位论文作为在职研究生双证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在职研究生双证学术教育的总结性成果,其质量综合反映了在职研究生双证教育的水平和其学术意识。影响在职研究生双证学位论文质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生源优劣、课程设置、导师指导质量、教学管理以及培养机制等在职研究生双证培养过程中各个环节,都会作用于学位论文并在论文中反映出来。在国外,在职研究生双证培养的论文环节非常严格,要以导师的名誉作担保,而我国由于没有制度的约束,论文质量的高低对学生和导师都没有造成太大压力。’
这样就导致了在职研究生双证不注重论文的质量,而且平时对学术意识的培养不够重视,更多的是抱着“混”一张文凭的想法。而同时文凭市场的不规范在一定程度上歪曲了高等教育的多样化。一方面它给官员们获取文凭大开方便之门,官员们获得的文凭尽管缺乏应有的含金量,但在不健全的就业市场上却具有很高的流通价值,并且影响所谓的文凭冷热变化。从我国己经出现过的文凭冷热变化过程可以发现:这些既得利益者追求文凭的阶段就是中国文凭热门的阶段;而当他们获得了相应文凭时,“文凭新贵”就开始受到排挤,批判文凭的论调就开始泛滥,文凭热受到人为的冷却。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出现的“文凭不等于水平”的论调,到现在出现许多大学生甚至在职研究生双证竞争一个普通岗位,这些看似没有关联的现象,实质上都反映了大众化背景下文凭的门槛作用在某种意义上的丧失,教育筛选让位于权力筛选,文凭获得中的不正常机制与就业中的逆淘汰现象,造成了对文凭的歪曲和对文凭制度的冲击,人为的制造文凭市场格局,这必然影响在职研究生双证教育的正常发展。
(3)培养过程缺少研究倾向,急功近利色彩非常明显
在当前日益扩大的在职研究生双证群体中,由于不少在职研究生双证抱着单纯的就业目的参加考试,学术功底十分薄弱,平时对学术意识的培养也不注重,一些学生甚至无法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目的非常功利,弥漫着浮躁、浅近、轻飘的学风,研究风气淡薄,思考能力下降,缺乏真才实学,把在职研究生双证学历当做“敲门砖”,只求找一个好工作,精力没有放在学习和科研上,缺乏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研究训练。
很多人认为读在职研究生双证是为了弄张文凭,找个好工作,更不乏一些人只是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而不得已报研、读研。这样一来,只能造就一批缺乏学术意识、没有独立见解的学生。
本文关键词:双证在职研究生学术意识
免责申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收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使用,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